互动答疑丨鸿图大家谈·水务前沿论坛第三季第三期直播问答精选

时间: 2023-09-28

【摘要】:

1、关于大量工控数据的“无意义的报警”这种现象,后面具体的处理措施可以介绍一下吗?

对于直接通过工业设备或工控系统采集的情况,大量误报警信息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。因为在二供泵房中,物理环境可能不稳定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如下:首先,如果不使用云网端技术架构,就只能对报警数据本身进行挖掘和分析,以找出报警规律;其次,研究报警现场处置的应对过程,因为不同泵房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。一旦发生误报警,就需要在现场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,找出误报警的原因,这会消耗大量的人力。然而,如果采用云网端架构,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误报警问题。首先,可以对管理后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算法分析,找出报警特征,然后对误报警进行优化处理,从而提高准确性。如果使用性能更强的网关(如富网关或胖网关),现场报警能力将进一步提高。首先,现场就可以处理误报警,并在真正报警时通过规则库进行干预,使报警事件去伪存真,然后在系统中达到良好的平衡。

2、二供平台有考虑把小区漏损控制纳入到管理范围吗?

一般来说,如果二供平台本身采用云化融合技术,那么操作起来应该是相当简单的。然而,从功能的角度来看,我们并不建议将 DMA 分区和漏损作为系统业务功能纳入二供平台,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业务属性的交叉,影响平台的形态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:首先,DMA 分区管理是整个漏损管理体系的一部分,整个漏损管理体系应该有专属的闭环管理,而不是仅依靠某个业务系统的扩展来完成。某个系统的业务扩展只能解决 DMA 分区的初级应用,由于资源限制,无法实现更高级的应用。因为 DMA 分区的高级应用需要数据融合,如抄收数据、流量数据、总表数据,再结合管网数据,共同研判 DMA 分区的漏损情况。在这种情况下,单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。其次,如果在二供系统中进行 DMA 分区的工作,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二供系统架构体系。从系统角度来看,计算数据的来源和用途需要明确,这可能导致二供系统向其他系统索要数据,实现数据联通需要大量的接口开发成本,实际效果因为性能等原因可能也并不理想。总的来说,二供平台上可以展示 DMA 分区规则,但业务场景功能建议放在单独的漏损管控体系中,以实现更好、更有效的管理。这样,交叉部分可以由二供平台提供优质数据,系统边界更加清晰。

3、能否共享一下武水二供数据标准文件(地址定义/数据类型和格式/协议等)?

这个协议的公版文件是二次供水导则。新的协议是我们企业内部的标准,待企业标准的知识产权确定后,我们将考虑公开推广。目前,有兴趣的同行可以与我们进一步交流,欢迎来访。

4、在网络安全这块怎么考虑的,武水有做二供设备远程控制吗?

从底层设计出发,首先要确保网络自身的安全,因为网络自身的安全是决定整个体系架构安全“木桶效应”成果的关键。二供体系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网络体系,尽管在这个封闭的网络体系下,它具有一定的健壮性,但无法否认在网络环境中,总会存在蠕虫病毒等恶意程序的潜在威胁。在这种情况下,关键设备需要得到保护。如果不采用云网端这种模式,会存在很大的风险,因为暴露的工业协议没有进一步的升级,而且目前大量 PLC 工控设备和 SCADA 组态软件都没有进行基于网络安全的设置,必须在主机上进行防护,通讯协议上也没有做任何防护,因此,纯工业网络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防护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一定要采用一系列网关设备来进行拦截,所以云网端架构是解决网络安全体系中是一种典型的良好架构。关于反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。以下是反控带来的两个主要问题:1. 主要是延迟问题,延迟会带来现场的不确定性。例如,当泵进入水淹状态时,泵的开机和停机处理方式如何?如果通过远程管控,可能不及现场处理迅速。如果采用云网端架构,边缘网端设备可以对现场进行感知和模式化识别,快速实现现场切断,无需远程指令下达。2. 如果启停过程在远程监控中没有及时反馈,可能会导致泵体烧毁。因此,在二供平台上,我们设置了远程控制功能,但在使用策略上,会基于云网端架构进行优化。对于特殊情况,会采取特殊措施。总体上,为了保证安全性,我们不主张主动下控。基于现场级的处置,网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如果没有使用云网端,可能就需要人力去解决。

5、在信创方面武水有什么规划吗?

以二供系统为例,如果在二次供水领域进行信创工作,基本上就是采用国产化的原生产品。例如,在协议中,我们使用国产加密系统;操作系统、芯片以及部署方面都采用国产化方案。总的来说,二次供水链条上的管理系统有 90% 已经实现国产化,但数据库和中间件软件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,后期会综合考虑进行演进。

6、我们公司现在二供管理方式还是您刚刚讲到的传统方式,要进行数字化转型,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?

这个问题所给信息较少,只能提供一个较为通用的参考,可能并无针对性。首先,要评估现有的二次供水管理的基础信息化管理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,可以根据公开发布的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进行评估,例如:规范级、参考级等,这些标准可以在网上找到。在评估基础上,结合云网端技术体系进行搭建。在这个体系搭建过程中,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需求,构建一个业务闭环管理的流程。然后,通过平台能力,将这个流程进一步落地,从而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,实现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,为后续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。这是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过程,演进不能一蹴而就。武水集团在二次供水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策略时,反复提到使用高性能网关(如富网关或胖网关)的原因,就是为了给未来的数字化转型预留空间。在选型时,也应考虑预留发展空间。由于二次供水泵房的建设成本较高,需要抓住有利时机才能顺利开展,因此在向数字化转型过渡时,还需要有战略眼光,预留发展空间。总的来说,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底层设计,然后进行技术架构的实施,接着在技术架构中优化组织形态的流程,最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能力。

7、对二次供水能耗的管理和优化有哪些有效措施?

措施有很多,首先,从智慧化平台本身来看,会有大量算法和模块进行大数据分析,以实现整体策略调优。这主要依赖于泵房所供小区的当前状况,如满供还是有空转现象,进行综合分析,通过云网端架构迅速解决。然而,要根本解决能耗问题,还需首先考虑整个厂站管网一体化设计。泵房在管网中扮演什么关键角色?如何设计才能达到最优状态?这才是能耗的根本要素。前面提到的平台策略调优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优提升。但如果前期设计存在严重问题,即先天不足,那么能耗优化将无法很好地实施。因此,建议首先研究如何建设泵房,并选择合适匹配的设备与管径等最优的建设方案。然后,基于平台能力进行数据分析,为泵房制定策略优化。另外,泵房可能不仅为单个小区供水,随着小区片区的建设,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。在这种变化中,如何更好地管理泵房,就需要长期跟踪、分析和收集数据,最后优化整个规则和策略,以实现能耗管理的优化效果。

 

©版权所有:武汉众智鸿图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4002452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335号